Accenture:大数据分析人才战硝烟四起

日期: 2012-12-06 作者:Narendra Mulani and Nick Millman翻译:茶一峰 来源:TechTarget中国 英文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努力从数据中获取洞察力,以找到自身优势,开发新的领域。

Accenture:大数据分析人才战硝烟四起

  英国乐购公司就是这一发展方向的先驱之一。他们对消费者的购买模式进行数据挖掘,更好地为产品定位目标客户,比如那些刚升格为父亲的男性,一些啤酒优惠券会将他们从酒吧吸引到超市。

  英国的一家初创企业Wonga,利用大量的流动数据分析,近乎实时地评估出某人的借贷信用度如何。

  在许多行业中,数据分析迅速成为了竞争力和重大决策的关键指标。

  在这一流程中,企业CIO的龙头作用日渐凸显;同时,这也是CIO运用分析技术展示自身价值的大好机会。似乎在企业一众C级别领导中,大家都瞄准了CIO的“I”(Information,信息),公认数据分析工作必归他管无疑。

  这一转变也得到了报告的证实。2012年间,由Accenture和SAS共同发起的一份调查显示,尽管在各项预算吃紧的情况下,美国近四分之三(72%)的企业还是表示计划加大分析项目的投入。

  而在近期Accenture的一份关于高性能的分析报告中,还在2010年的时候,英国就已有超过35万人在从事数据分析工作,到2015年,预计还会增长7万多人。

  Gartner近期的报告则预测,由于大数据热潮的出现,全球大约会新增440万个IT职位,这个数字十分惊人。

  据Accenture称,金融服务业是该技术最大的需求来源。到2015年,英国的保险公司会产生2300个全新的数据分析职位,仅银行就有超过1800个。

  不止如此,医药行业为了处理不断增长的遗传学和病人信息,对药物开发进行支持,也会新添大概1300个相关工作职位。

  石油和燃气公司也对数据专家有所需求,希望可以帮助他们界定勘探区域,具体职位数量为900个左右。

  大数据分析技术人才的争夺

  虽然对专家和技术的需求激增,但数学家、统计学家和数据科学家等这些必要人才却日渐稀缺。

  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讲,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但对于CIO来讲,与对手之间的人才竞争将相当激烈,很多企业都有可能不惜一切代价“抢人”。

  Gartner表示,在这些全球新增的大数据工作需求中,只有三分之一的能够得到满足,部分人才还有可能被配置到技能不对口的工作上。尽管英国每年都会培养出大量的博士生,但是想要从事数据分析工作的少得可怜。

  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企业需要的不是那些懂得技术和软件皮毛的人,通常他们都会有更高级别技术能力的要求——从开发新的模型和运算法则,到从一系列新旧数据源中解读数据(包括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必须样样精通。

  说白了,他们真正需要的是管理数量分析和信息建模的专家,也就是能够帮助企业做出更加智能的决策的人。说的具体一点,这些人才要善于提供基于事实的洞察力,弥补自身经验和直觉上的不足,帮助高管提升决策流程,解决政策性问题。

  CIO面临难题的解决方法

  上述挑战都是CIO的难题。他们需要创造并维护数据分析在公司中的前景,满足所需;同时还要兼顾市场中人才稀缺的现实,跳出企业管理者的框架,鼓励年轻人去学习相关科目,甚至是改进整个教育体系。

  不过,CIO也不用太悲观。第一步,他们应当调整心态,视挑战为机会,更加紧密地与其他C级别高管进行协作,无论是CFO还是市场负责人,以精进他们的策略和目标,同时寻求更多的可能性。这样一来,CIO就不再孤军奋战,转而联合其他高管共同解决人才缺口问题。

  第二步,与人力资源合作,全方位调动公司能力。数据分析职位招聘关注度的提升,同样有助于公司其他职位的招聘。

  第三步,包装工作职位的描述,强调解决高难度问题的一面,激发应聘者的动力。另一方面,CIO可以相应地省略掉一些日常工作的琐碎度,比如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报表分析(仅这一项就有可能导致许多高水平应聘者的流失)。

  第四步,在IT职能部门内部构建一个大数据精英中心,用于团队成员更加灵活的职业规划,使数据工程师对于自身未来的走向可以从企业内部进行多向考虑选择,比如分析师、数据科学家,甚至是发展成为一个首席数据执行官(CDO)的角色。

  这样一个弹性空间能够为应聘者提供自由发展的憧憬,而不是固定职业走向的硬性要求。

  不管用什么方法,谨记一点:如果CIO想要满足组织未来的信息需求,在当下就需要发挥创意,寻找并留住数据分析人才。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相关推荐